民論政經|找準定位重塑魅力

2023-08-22 00:00

恢復全面通關以來,雖然訪港旅客人數不斷增加,但旅客的消費模式卻出現了較大轉變,過往以購物為主要目的比例大幅減少。業界反映目前即日來回的訪港旅客較多,「過夜客」則較少,或會影響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同時,昔日繁華的香港夜市亦受三年疫情重創而變得沉寂,加上對旅客的吸引力大減,進一步影響消費意欲。

有業界建議重振夜市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表示政府短期內會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增加復甦動力。誠然,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社會各界更應集思廣益,齊心合力提升香港的國際魅力。

回想2002年,香港為了振興本土經濟、促進就業,一度在上環重推「大笪地」夜市,結果曇花一現,只維持了一年。為免重蹈覆轍,新的夜市必須找準定位,突破傳統模式,平衡城市管理和行業發展的需要,並要客觀評估其對傳統食肆可能帶來的影響。
夜市應具備本土特色

夜市是城市活力的表現,亦是展現地道文化的窗口,成為夜市能吸引旅客的原因。世界上成功的夜市,如台灣、韓國和泰國等地,大多以本土特色而見稱。夜市若要成功,必先吸引本地人參與,才能有機地發展起來,繼而吸引旅客。然而,近年香港市民似乎減少了夜間外出消費等活動,原因眾多,既有疫後生活習慣改變,也有可能與夜市沉悶和欠缺活力,提不起消費意欲有關。

事實上,港人的消費力不容置疑,觀乎復常後便有大批港人北上消費。根據入境處資料,單計陸路及港口,剛過去的7月就有超過468萬人次北上,平均每日約15萬人,周六更是港人北上的高峰期,單日出境人次近30萬。當中,深圳是港人消費的熱點,原因除了距離近、地方大、性價比高之外,就是吃喝玩樂等服務業均創新多樣,選擇豐富。

因此,要打造具吸引力的夜市,既可借助年輕人的創意,提供更多樣和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亦可參考近年內地蓬勃發展夜市的經驗。內地的夜市如今已不止於吃喝,還包括了閱讀學習、文創藝術和體育健身等多種形態,年輕攤主也越來越多,他們不僅為夜市增添了青春活力,更可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透過以優惠價向年輕人出租舖位或攤檔,鼓勵他們發揮創意,為夜市開拓新的玩意吸引人流,既可豐富市民生活的色彩,亦可展現香港中西文化交匯的活力,重塑香港的國際魅力。
李民斌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